请介绍下简谱的来龙去脉

Post Reply
zhaomary
Posts: 7
Joined: Sat Feb 05, 2022 4:05 pm

请介绍下简谱的来龙去脉

Post by zhaomary »

关于简谱的由来就有好多种说法
1、简谱是法国人发明的(如果没记错的话),但现在广泛运用的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2、简谱是法国一个参与政治的什么人发明的,他因为起草了什么宣言而被历史课本记载,但他发明简谱,业余的知道的很少,本来还下意识的认为是中国发明的呢:)
3、说到我们现在用到的简谱,很多人可能对其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
今天小弟不才,在这里为各位说上一点关于这方面的小知识。简谱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它由一个叫做卢梭的天主教徒所发明的。当然那时候的音符也只是初具模型而已。真正将其系统的归类在一起的却是三个非专业人士。一个数学教师,一个律师以及一位医生,至于他们叫什么名字我就不在多说了。
那大家也许会问,既然简谱是外国人发明的,是怎么传来中国的呢?呵呵,不要着急。接下来,我就会为各位细细的来说明。把简谱从日本带到中国的人,是一个叫做沈心工字庆鸿的人。他是我国早期一位十分著名的学堂音乐家。主要从事于创造学堂的儿歌。代表代有很多我便不在一一列举。
不过有一点,我却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这位沈老先生由这七个简谱音符所创出的一句十分有名的词句“独揽梅花扫腊雪”知道什么意思吗?那就是我们七个音符的谐音。
4、简谱也叫数字谱,是由五线谱演变而来。简谱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由大思想家卢梭最先提出。
卢梭认为,虽然五线谱比较科学,但视谱和书写不大方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使用。为了便于群众性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记谱法。卢梭确定了简谱的构成原则,后来经过嘉林(galin,数学教师),巴黎(Paris,律师),谢维(Gheve,医生)三个人加以完善最终形成,因此简谱也叫“谢维谱”。

5、19世纪未,简谱传到日本,后又传到中国。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他于1904年编辑出版的<校园唱歌集>,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简谱起源于欧洲,但是欧洲国家早巳放弃使用简谱,只有亚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地区仍使用简谱,而且普及率相当高。

zhaomary
Posts: 7
Joined: Sat Feb 05, 2022 4:05 pm

Re: 请介绍下简谱的来龙去脉

Post by zhaomary »

古代中原乐器分类简介
八音: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创作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是指八种乐器:金、石、土、木、丝、竹、匏、革。最先提出八音的是西周音乐家伶州鸠。见于《国语。
周语》篇。
金[钟]:八音之一。金属制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有陶钟,是新石器晚期的遗物;商代以来的钟为铜制,多是大、小三枚组合起来的编钟,成为依一定音列组成的旋律乐器。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日渐增多,以九枚一组的居多。
秦代以后,沿用于历代宫廷雅乐中的钟多为呈圆形,每钟发一音。近年在西南地区多次出土的战国至两汉时期具有少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编钟,如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出土的编钟,外形似铃,断面作桃核形,顶端作双角状;广西等地也出土有编钟,反映了西南各地与中原地区在音乐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石[磬]:八音之一。玉、石等材料制成的打击乐器。甲骨文中磬字,形同曲尺,悬挂在架上。左半像悬石,右半像用手执捶敲击。《尚书。益稷》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石”即指磬。考古发现有约为夏代的东下冯遗址石磬,系打制而成,表明磬可能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祭祀、宴享等礼义活动的雅乐中,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土[埙]:八音之一。用土烧制的吹奏乐器。战国时期赵国史书《世本》载:“埙,暴辛公所造。”《拾遗记》载:“疱羲灼土为埙。”这类传说虽不可信,但也说明埙的历史很久远。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余年,是目前最早的实物。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山西万泉荊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河南郑州铭攻路、二里岗商代遗址、辉县琉璃阁区殷墓都有陶制埙的发现。

木[???音zhuyu住羽] :八音之一。指木制的打击乐器。?牵瓮旧峡硐抡媚景糇不髌淠诒诜⑸允纠智钠鹗迹糯爬挚际被髦?牐慈绶ⅲ趁婵逃芯獬荩葑嗍庇靡恢б欢似瞥上柑醯闹裢玻婀位⒈车木獬荩允纠智闹战幔糯爬纸崾被髯唷?
丝[琴瑟]:八音之一。
用梧桐木等木质材料制成的弹拨乐器。《诗经》中已有琴瑟的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作五弦,周初增为七弦。古代琴的别称有“绿绮”、“丝桐”等;琴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是常用乐器。在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弹琴著称。
几千年来,琴的演奏绵延不绝。历代琴师对琴曲的流传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瑟,多为25弦,也有14弦、23弦的。每根弦下施柱,用以调节有效弦长。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25弦瑟,可知它是按五声音阶调弦。瑟的出现年代更早。目前出土的瑟是春秋晚期制品。
唐宋以来文献所载和明清宫廷所用的瑟,与周、汉时期出土实物已有较大差异。古代宴享礼仪活动中,多用瑟伴奏歌唱。
竹[箫管]:八音之一。竹制的吹奏簧管乐器。单管、竖吹。古代箫多为竹制,也有玉制、瓷制的。用于独奏、琴笛合奏或演奏传统竹乐曲。如龠[音yue月]、形状像笛子,短管,有三孔、六孔、七孔之分、箫,最初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细竹管按音律编排而成,如鸟翼状,叫“排箫”,后来只用一根竹管制成,竖吹得叫“洞箫”。

匏[笙芋]:八音之一。竹制的吹奏簧管乐器。甲骨文中有“和”字,即是小笙,说明其起源之久远。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14根,竹制簧片。笙管分两排插在匏[葫芦]制的笙斗上。笙在春秋战国和秦、汉之际是重要的吹奏乐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有19簧、17簧、13簧数种。
唐代改为木制。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说唱伴奏中。芋,在战国至汉代广泛流行,至宋代失传。出土的汉代百戏陶俑、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像。芋的形状似笙而比笙大。36管,后减至23管。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芋通高78厘米,芋斗、芋嘴为木制,芋管22根,竹制。
分前后两排,每排11管,呈双弧形排列,插在椭圆形芋斗上。
革[鼓]:八音之一。指皮革制成的鼓类打击乐器。《诗经。关雉》中记载:“窈窕淑女,钟革乐之。”《吕氏春秋。侈乐》载:“为木革之声若雷,为金石之声责若霆。”其中的革、木革,都是形容鼓的音乐效果。

  笙并不是八音之一,不过笙是5000多年前,黄帝派伶伦到洛宁制造乐器,伶伦造出的第一种乐器。
  
  中国古代最早主要有六大乐器:
据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长笛赋》中记载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六大乐器琴、瑟、簧、埙、钟、磬的最先发明者。
“昔疱羲作琴,神农造瑟,女娲制簧,暴辛为埙,??之和钟,叔之离磬。”意思说琴是由伏羲最先发明的,瑟是由神农发明的,簧是由女娲发明的,埙是由暴辛发明的,??发明了钟,叔发明了磬。其中疱羲即伏羲,为远古时代的东夷部落酋长;神农为炎帝,烈山氏、赤帝;女娲为传说中的女神,又传说为伏羲的妹妹;暴辛为周平王时的诸侯;??,为黄帝时人,又一说为尧帝时人;叔,为舜帝时人。

蔡邕《琴操》中也说:“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凡天真也。”《淮南子》中载:“神农之初造瑟,以归神反望,乃其天心也。”汉应劭《世本》记载:“女娲作簧,暴辛为埙。”《礼记。明堂记》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

Post Reply